搜索
科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光明日报》发表陈克正校长署名文章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奕辰   终审: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24-11-19

11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全年资料大全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署名文章《聚焦“三个有组织”,服务人才高质量培养》,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有组织育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人才发展改革,开展有组织服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近2000字。全文及发稿链接如下:

聚焦“三个有组织”,服务人才高质量培养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交汇点,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地方高校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聚焦有组织育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挺膺担当。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展有组织育人

教育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使命,地方高校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系统观念、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聚焦开展有组织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系统观念、内涵发展,为开展有组织育人奠定基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高校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层次改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开展有组织育人打牢根基。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开展有组织育人保驾护航。地方高校要根据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学科设置、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人才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靶向性。在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深耕特色优势学科,加快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开展有组织育人协同发力。地方高校要协同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实训机会,与头部企业或专精特新技术企业联合探索建立现代产业学院,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要全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能力,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教育新模式,借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与水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有组织科研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产业需求、勇于自主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四个面向”,为开展有组织科研明确发力方向。地方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和效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聚焦产业需求,为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源头活水。地方高校要坚持政产学研用融合理念,通过成立学科性公司、校企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协同创新中心、实施科技成果股权化改革等方式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勇于自主创新,为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政策指引。地方高校要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想尽办法为科研人员“松绑”,鼓励科研人员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创办学科性公司,允许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人才发展改革,开展有组织服务

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地方高校要深化人才发展改革,坚持自主培养、正向激励、引育结合,开展有组织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自主培养,为开展有组织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地方高校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要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体系,为青年高层次人才提供稳定发展路径和快速成长通道。

坚持正向激励,为开展有组织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地方高校要为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营造宽松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健全容错机制,让人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既破除“五唯”、为人才松绑,又全面赋能、为人才解忧。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充分调动创新人才、团队的积极性。

坚持引育结合,为开展有组织服务注入强劲动力。地方高校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一是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引育联合体,设立首席科学家、讲席教授等岗位,着力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二是探索建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把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集成转化为创新和发展优势。三是探索建立更开放灵活的全球人才资源聚集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优秀人才。

发稿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4-11/19/nw.D110000gmrb_20241119_3-15.htm


科大要闻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